欢迎您访问博文网!
手机版 MIP版 | 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体裁 > 古诗 > 正文

草根文化之两首古诗与红楼梦

琉璃 2011-06-13 21:29:00 热度:15629°C

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诗歌,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忘掉其中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粮食来之不易,让人们倍加珍惜,对农夫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写了《水浒传》,书中有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草根文化之两首古诗与红楼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由小人物白胜唱出,言粮食来之不易,更反映出穷汉们对不平现状发出的强烈呼声。

两首诗通俗易懂,用词精炼,没有做作,堪称文化精品。但从感情抒发相比较,施耐庵的“赤日”诗更胜一筹。

然而,“赤日”诗远不及“锄禾”诗传颂之广泛,有人甚至认为,如果“赤日”诗不是出于名著《水浒传》,恐怕它根本就不会引起注意。原因很简单,是世人评价诗歌的优劣,首先要看诗作者的背景及诗人所站的位置。

拿《悯农》中的“春种”诗来说,作者的脚尖触到了“农夫犹饿死”的惨状,站的位置降低,后人们有选择地放弃它而拿出“锄禾”诗传唱。这就是当代诗评家所讲的高度,站得越高,流传越久远。

草根文化之两首古诗与红楼梦

“赤日”诗作者虽当过高官,但他写诗时是站在农民中间,反映农民疾苦,是彻头彻尾的草根文化。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草根是被踩在脚底的,想翻身,难上加难。就是现实中,只要仔细观察,时髦的“草根”都站得很高,他们抓住权势的把手,把身子悬在民众头上。“草根”们穿的农民服装,其实是赚大钱的道具,所反映农民的“现状”,已经被包装的面目全非。

把曾经的第三者当做“老阿姨”歌颂。明明是含辛恕苦地劳作,却以“倍爽”示人,能引起农民群众的共鸣吗?答案是有的:“能。”

这个看似不合逻辑的结论,它的涵义简单明了,就像全体大众吹崇《红楼梦》一样,可以问一问,有几人从头至尾地通读过此名著?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能和现代男女青年的随意“派对”相溶吗?“林妹妹”、“宝哥哥”只是现实生活的低劣游戏罢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只有在伤感或者兴奋的文人中传唱,土里刨食又艰难糊口的农民,他们是顾不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

《红楼梦》中的诗歌也不少,因高雅,被文人垄断。

草根文化之两首古诗与红楼梦

而“赤日”、“锄禾”两首诗,实实在在地扎根在民众之中。高雅也好,“草根”也好,文化作品都应该是生活的精华。老百姓就是老百姓,不要抢占制高点瞰视自己的群体。“草根”不该成为低俗文化从业者的护身符,大众应该知道,此等人在台上耍一次狗驼子的收入,相当于老农民几年的辛苦钱啊!

“赤日”、“锄禾”、《红楼梦》都是当之无愧的好作品,值得一读,也可推广。可恶的是一些人能把老百姓“逼“成和他唱同样的高调,可笑的是,没有那么高深文化的人把脸打得通红。

[草根文化之两首古诗与红楼梦]

原标题:草根文化之两首古诗与红楼梦1710179

相关内容
文学体裁

诗歌 诗词 诗经 诗经 古诗 唐诗 诗句 诗句 散文 寓言 故事 童话 小说 剧本 剧本 句子 对联 情诗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唐代诗人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白居易 王维 王维 李商隐 李商隐 王勃 柳宗元 王之涣 杨玉环 李贺 刘禹锡 王昌龄 王昌龄 韩愈 韩愈 韩愈 元稹 韦应物 杜牧 刘长卿 岑参 温庭筠 张九龄 张九龄

宋代诗人

李清照 陆游 王安石 陶渊明 文天祥 秦观 秦观 杨万里 苏轼 黄庭坚 欧阳修 欧阳修 辛弃疾 曾巩 晏殊 柳永 柳永 范仲淹

现代作家

朱自清 余秋雨 林清玄 毕淑敏 席慕容 席慕容 席慕容 张爱玲 鲁迅 冰心 汪曾祺 梁实秋 张小娴 季羡林 迟子建 莫言 莫言 贾平凹 贾平凹 余光中 余光中 老舍 顾城 徐志摩 郭沫若

名著阅读

红楼梦 弟子规 平凡的世界 沁园春 长恨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春江花月夜 将进酒 赤壁赋 水调歌头 岳阳楼记 河中石兽 鱼我所欲也 兰亭集序 琵琶行 滕王阁序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老人与海 饮湖上初晴后雨 游子吟 陋室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心亭看雪 骆驼祥子 赠汪伦 醉翁亭记 背影 春夜喜雨 木兰诗 望庐山瀑布 劝学 边城 蝶恋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梦游天姥吟留别 短歌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鹳雀楼 雨巷 浣溪沙 一剪梅 钱塘湖春行 望岳 望岳 蜀道难 观潮 观潮 题西林壁 思乡诗 观沧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化石吟 采薇 归园田居 乡愁 小石潭记 离骚 圆明园的毁灭 再别康桥 桃花源记

三字经

三字经

其他类

签名 早安心语 晚安心语 影视大全 板报大全

推荐内容
作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