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博文网!
手机版 MIP版 | 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宋代诗人 > 柳永 > 正文

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言沁 2013-10-23 12:59:56 热度:31187°C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对于后世的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苏轼。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摘要: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上的代表性作家,分别代表了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创作,因而人们常常把他们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来讨论。柳词委婉绮靡,是为“腻柳”;苏词豪迈奔放,是为“豪苏。”

关键词:北宋词坛 主体意识 成就 影响

柳永在慢词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发展,而且柳词当时影响极其广泛,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苏轼是不可能完全不受柳词影响的。如果将《乐章集》与《东坡乐府》进行一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东坡词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柳词的影响,都对柳词进行了借鉴和吸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鲜明的主体意识

词的功能本来是抒情。而晚唐五代以来绝大多数词作都成了应歌之作,只为了歌唱的需要,而不注重自我感情的抒发。有些作品虽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时光或人生的一些感触和思考,但却是通过女子的口吻或从女子的角度来写的,词中主要感情往往是女子对男子的情怀和思念,抒情主人公常常是女子,偶尔会有意无意间委婉曲折地表露出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情,但并不明显。从而使词境变得非常狭小和单调。

柳永一直怀有积极用世的志向,然而追求浪漫放诞生活的性格又使得他的仕途极其坎坷,屡遭黜落,久沉下僚。

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因而他的许多词(主要是羁旅行役词和抒怀词)都表现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和仕途失意的慨叹,抒发了复杂的人生意味。

而且在主体意识方面,苏轼表现得更为强烈。他的词作中多次出现了第一人称“我”,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君遇时来纾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满江红》)等。这些“我”的大量使用,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而在苏轼词中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介入意识,同时也可以看出柳永的影响。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对于后世的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苏轼。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摘要: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上的代表性作家,分别代表了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创作,因而人们常常把他们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来讨论。柳词委婉绮靡,是为“腻柳”;苏词豪迈奔放,是为“豪苏。”

关键词:北宋词坛 主体意识 成就 影响

柳永在慢词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发展,而且柳词当时影响极其广泛,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苏轼是不可能完全不受柳词影响的。如果将《乐章集》与《东坡乐府》进行一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东坡词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柳词的影响,都对柳词进行了借鉴和吸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鲜明的主体意识

词的功能本来是抒情。而晚唐五代以来绝大多数词作都成了应歌之作,只为了歌唱的需要,而不注重自我感情的抒发。有些作品虽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时光或人生的一些感触和思考,但却是通过女子的口吻或从女子的角度来写的,词中主要感情往往是女子对男子的情怀和思念,抒情主人公常常是女子,偶尔会有意无意间委婉曲折地表露出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情,但并不明显。从而使词境变得非常狭小和单调。

柳永一直怀有积极用世的志向,然而追求浪漫放诞生活的性格又使得他的仕途极其坎坷,屡遭黜落,久沉下僚。因而他的许多词(主要是羁旅行役词和抒怀词)都表现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和仕途失意的慨叹,抒发了复杂的人生意味。

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而且在主体意识方面,苏轼表现得更为强烈。他的词作中多次出现了第一人称“我”,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君遇时来纾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满江红》)等。这些“我”的大量使用,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而在苏轼词中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介入意识,同时也可以看出柳永的影响。

2..对词的题材的开拓

在将强烈的主体意识灌注到词中的同时,柳永实际上也对词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拓展。以往词的题材仅仅是男欢女爱、离愁别绪,虽然也有涉及其他内容的作品,但数量很少,绝大多数仍然没有跳出恋情的窠臼。

苏轼对词的题材的开拓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境界,使词体表现的内容变得极其丰富多彩,从而将柳永做出的开拓得到了继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3.高远、阔大的气象

柳永历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他的词作是“只合十七八岁少女,执红牙拍板”而唱的。因此将他的风格定义为“柔弱绮靡”。而实际上,作为北宋初期最杰出的词人,柳永的风格是多样的。在柔弱绮靡之外,他在相当一部分作品中还大力描写了广阔的天地和登高临远之景,营造了开阔的意境,使词作体现出一种高远、雄浑的气象,隐约具有了一些豪放之气。

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实际上也受到了柳词中这种高远气象的启迪和影响。他的一首《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从内容和写法上看,明显是借鉴了柳永的这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而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柳永的咏史词《双声子?晚天萧索》的影响。这是一首追思吴越历史的咏史怀古词。看到这首词,我们马上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两首词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都是面对着在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重大战役的古战场,都是抒发世事成空、人生如梦的感慨,都是在想象历史人物功成名就(柳永的“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和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强虏灰飞烟灭”)的同时,不由地感叹自身的失意(柳永一直宦游四方,久沉下僚,而苏轼作这首词时则是因“乌台诗案”刚被贬谪到黄州不久)。而两人描绘的景象也惊人地相似,都是“江山如画”、“云涛烟浪”、“惊涛拍岸”的具有雄浑气势和高远气象的壮美之景。从两首词的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看出,苏轼在创作咏史词时确实对这首《双声子》的气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借鉴和吸收。只是由于柳永的婉约词太过突出,从而使这首可以说开豪放词风气之先的《双声子》湮没无闻了。

4.赋体笔法的运用

和之前许多词人相比,柳永词作的一大特色便是赋体笔法的大量运用。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创制长调慢词的词人。

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为了适应长调篇幅较长、旋律和节奏曲折多变的特点,柳永把赋体笔法引入词中,使赋体善于铺陈、尽情描绘的特色在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而柳永的慢词中叙事抒情往往追求详尽,对景物和感情常常铺叙展衍,不求含蓄,增加了词作的叙事性和层次性,同时也使词作实现了叙事、写景与抒情的较好融合。例如他的代表作《雨霖铃》便是条理清晰地层层叙述离别的场面和离人的情感,将景色、感情、议论层次分明地铺叙开来,从而将依依惜别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将一种感伤的氛围完全笼罩住了全词。

柳永的这种赋体笔法受到了后世许多评论家的赞誉。清代刘熙载评曰:“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近人夏敬观也在《手评〈乐章集〉》中云:“柳永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容,一笔到底,始终不懈。”而这种笔法也自然对后来的苏轼产生了影响。郑振铎便认为:“东坡词虽取境取意与柳七绝异,然在奔放铺叙一方面,当也是暗受耆卿势力的笼罩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例如苏轼的一首《沁园春》就明显借鉴了柳词的铺排景物的手法:

由于柳永的作品在当时非常流行,而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直到四十岁左右才开始作词.因而,苏轼在进行词创作时是不可能完全避开柳永的影响的。语言的明白清晰、感情的直抒胸臆等方面,苏轼也都对柳永的创作经验进行了有益的借鉴和吸收。甚至于他的开豪放词风,都可以说是对柳永词中一种豪气的承继与开拓。因此,当我们谈到柳永与苏轼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对立而观,也要注意到他们之间的一种承继关系。参考文献:

1.《柳永词新释辑评》,顾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 编著,中国书店,2005年;

2.《苏轼词新释辑评》,朱靖华 饶学刚 王文龙 饶晓明 编著,中国书店,2007年;

3.《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唐宋词通论》,吴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5.《宋代文学史》,孙望 常国武 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原标题: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2470194

相关内容
文学体裁

诗歌 诗词 诗经 诗经 古诗 唐诗 诗句 诗句 散文 寓言 故事 童话 小说 剧本 剧本 句子 对联 情诗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唐代诗人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白居易 王维 王维 李商隐 李商隐 王勃 柳宗元 王之涣 杨玉环 李贺 刘禹锡 王昌龄 王昌龄 韩愈 韩愈 韩愈 元稹 韦应物 杜牧 刘长卿 岑参 温庭筠 张九龄 张九龄

宋代诗人

李清照 陆游 王安石 陶渊明 文天祥 秦观 秦观 杨万里 苏轼 黄庭坚 欧阳修 欧阳修 辛弃疾 曾巩 晏殊 柳永 柳永 范仲淹

现代作家

朱自清 余秋雨 林清玄 毕淑敏 席慕容 席慕容 席慕容 张爱玲 鲁迅 冰心 汪曾祺 梁实秋 张小娴 季羡林 迟子建 莫言 莫言 贾平凹 贾平凹 余光中 余光中 老舍 顾城 徐志摩 郭沫若

名著阅读

红楼梦 弟子规 平凡的世界 沁园春 长恨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春江花月夜 将进酒 赤壁赋 水调歌头 岳阳楼记 河中石兽 鱼我所欲也 兰亭集序 琵琶行 滕王阁序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老人与海 饮湖上初晴后雨 游子吟 陋室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心亭看雪 骆驼祥子 赠汪伦 醉翁亭记 背影 春夜喜雨 木兰诗 望庐山瀑布 劝学 边城 蝶恋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梦游天姥吟留别 短歌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鹳雀楼 雨巷 浣溪沙 一剪梅 钱塘湖春行 望岳 望岳 蜀道难 观潮 观潮 题西林壁 思乡诗 观沧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化石吟 采薇 归园田居 乡愁 小石潭记 离骚 圆明园的毁灭 再别康桥 桃花源记

三字经

三字经

其他类

签名 早安心语 晚安心语 影视大全 板报大全

推荐内容
作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