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博文网!
手机版 MIP版 | 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正文

故乡散章之三月十五的会散文

拓荒 2017-02-06 09:40:37 热度:28982°C

从来没有哪一个数字,比这个数字有冲击力,也从来没有哪个数字让我刻骨铭心,只有三月十五这个数字,它就像一日三餐,让我日日惦记,时时念想。

农历三月十五,是故乡的“会”,它不是节日,却是每年固定的赶集日子。

故乡周围的集镇都有自己的“会”,我不知道这个所谓的“会”的时间是谁指定的,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的。但是“会”基本都是在春季,谷雨后,小满前,正好是播种,栽苗的时节,而且距离麦收很近了。

“会”那天,镇上的每一条街道,都支满了架子,搭起一个又一个摊位。各种生活用品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衣服是女孩子们的最爱,妇女们多蹲在盆盆罐罐前。男人们敲敲犁铧,摸摸镰刀,木叉,木锹,扫把,这些麦收打场用的必须品,得趁着“会”上齐全,赶紧买。

在拥挤不堪的摊位中,加塞般落进一二张小方桌,卖粽子的大婶嗓门特别大,她坐在一个煤油炉后,炉子上放着钢筋锅,锅里冒着烟气,飘出一股股香甜,那味似乎特别容易激怒肠胃,只要闻到,肚子便不争气地发出“咕咕咕”的叫声。

故乡散章之三月十五的会散文

“会”上看到这样的锅子,就再也迈不动脚步,拉着母亲衣角的手,不由增加几分力度,眼巴巴地望着母亲。

乡村的粽子极其简单,竹叶把糯米裹成三角形,蒸熟即可。吃的时候放在碟子里,挖一小勺白糖,倒在粽子上,趁热融化,白糖浸入粽子后,用筷子夹起,咬一口,天哪,满嘴香甜。

刚吃过香甜的粽子,拐过街角,又闻到炸油条的吆喝。嗤嗤啦啦响的大油锅,支在十字街的出口处,拽油条的大叔生怕吸引不到客人。那些白得亮眼的面团,他揪一块,啪、啪、啪,用手摆平,拿刀子唰、唰、唰,剁成段。他拿起一段,两只手像甩花一般,甩啊甩,面段被他甩得像筷子那么细,有一米那么长,然后两头攥在一起,那细细的面条便自动缠绕,在明晃晃的阳光下,那筷子粗的面条成一条麻花,再缠一遍,丢进油锅,磁啦啦,磁啦啦,油锅里滚动的麻花油条像小船一样从锅底浮出油面。

拨锅的大婶拿大火钳子夹起来,翻翻个,继续炸,直到炸得里熟外煎,焦黄焦黄的油炸馍,让人垂涎欲滴。

童年“赶会”,纯粹是为了那一口吃的!满足了食欲,这个会便赶得很有意义了。

少年时赶会,已经不需要依附在母亲身边,怀揣父亲给的零花钱,五毛或一块,和村里的同伴一起,闻着香气自己寻找。

长大后,吃,似乎变得俗气了,街头的衣服是观赏的对象,发现哪件好看,躲在卖衣服专门用来遮挡的被单子里边试试,然后羞答答走出来,在卖家大惊小怪的惊叹中,喜得不能自己。

同伴也是带着审视的眼光,让左转转,右转转,最后再背过身去,这就算欣赏完毕了。接着便是搞价钱,砍价是买衣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能不能以最少的价钱买到最合身的衣服,就看谁更精明了。

再后来赶会,父亲母亲很少去了,他们把买木叉,木掀,镰刀,锄头的任务交给我,并交代一系列选购好家什的琐碎细节。

故乡散章之三月十五的会散文

镰刀要看韧的厚薄,锄头要看弯的弧度,木叉只要不歪不斜即可。扫把如果是用来扫院子,就不讲究那么多,如果用在麦场,要讲究多了,扫把头不能太凸,不能太厚,不能太圆,头要稍微薄些,纸条软些,只有这样的扫把,打麦场时才能扫去麦秸碎扎,使麦子更干净……

我好像忽然间就成了庄稼把式,似乎久经打麦场,那些本应该是老农买的家伙什,被我抗在肩膀上,招摇着,走过一条又一条狭小的街道,那些看向我的目光多了审视,多了赞赏,更多的则是多了好奇。

起初,我低着头,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一个十七八的大姑娘,本应该提着包,装满漂亮的衣服。而我却拿着棍棍棒棒,活土匪似的张牙舞爪。

适应那些目光后,就变得大气许多,迎上那些好奇的目光,斜眼瞄过去,继续挤,抗在肩膀的长家伙特厉害,眼前会自动分开一条小道,扛着大扫帚赶会,绝对是一件利己的事儿。

把长枪短棒带回家,在父母的眼睛里,我觉得自己像凯旋归来的巾帼女英雄。

那年情窦初开,和几个要好的女友一起赶会。按耐不住心里的窃喜,做贼一般坐在身边竖着大仙的幡前。长着山羊胡子的算命老头,看看我的左手,又看看我的右手,最后还看着我的小脸,纳闷半天。

我紧张得浑身是汗,脸红得像傍晚的夕阳,心跳加速,眼睛盯着他,生怕漏掉他即将说出来的每一个字。

算命老头不紧不慢,吐出来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的一句话“姑娘命薄,一辈子两片好嘴会呱哒!”

我所有的勇气和幻想像被扎破的气球,啪的一声,荡然无存。我希望的答案始终没有出现,有缘无分是我和他的最终结果。

“会”上奇奇怪怪的东西太多,你想到的东西有,没有想到的东西也有。

故乡散章之三月十五的会散文

玩把戏的,拿着大刀耍得噼里啪啦,他们双手拢拳,打着哈哈,和书中跑江湖的一模一样。

牛行里,拴着太多的牛,那些人搞价钱都在袖筒里,说哑语似的,让人捉摸不透。猪行里,小猪娃哼哼唧唧,挎着篮子的大叔大妈,揪着一个,丢进缝了遮挡物的篮子,喂上一年,就有了来年的零花钱。

后来,离开故乡,再也不曾赶过会。故乡的人说三月十五的“会”依旧存在,只是再也不像从前那么热闹了,几个摊子孤零零的摆在街头。木叉,木锹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些家什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犹如天方夜谭。

锄头,镰刀还能看见,只是经过改良后,变得精致了。至于花花绿绿的地摊衣服,更是无人问津。我曾经馋的要命的放糖的粽子和麻花油条,只能在记忆里找寻了。

原标题:故乡散章之三月十五的会散文950023

相关内容
文学体裁

诗歌 诗词 诗经 诗经 古诗 唐诗 诗句 诗句 散文 寓言 故事 童话 小说 剧本 剧本 句子 对联 情诗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唐代诗人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白居易 王维 王维 李商隐 李商隐 王勃 柳宗元 王之涣 杨玉环 李贺 刘禹锡 王昌龄 王昌龄 韩愈 韩愈 韩愈 元稹 韦应物 杜牧 刘长卿 岑参 温庭筠 张九龄 张九龄

宋代诗人

李清照 陆游 王安石 陶渊明 文天祥 秦观 秦观 杨万里 苏轼 黄庭坚 欧阳修 欧阳修 辛弃疾 曾巩 晏殊 柳永 柳永 范仲淹

现代作家

朱自清 余秋雨 林清玄 毕淑敏 席慕容 席慕容 席慕容 张爱玲 鲁迅 冰心 汪曾祺 梁实秋 张小娴 季羡林 迟子建 莫言 莫言 贾平凹 贾平凹 余光中 余光中 老舍 顾城 徐志摩 郭沫若

名著阅读

红楼梦 弟子规 平凡的世界 沁园春 长恨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春江花月夜 将进酒 赤壁赋 水调歌头 岳阳楼记 河中石兽 鱼我所欲也 兰亭集序 琵琶行 滕王阁序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老人与海 饮湖上初晴后雨 游子吟 陋室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心亭看雪 骆驼祥子 赠汪伦 醉翁亭记 背影 春夜喜雨 木兰诗 望庐山瀑布 劝学 边城 蝶恋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梦游天姥吟留别 短歌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鹳雀楼 雨巷 浣溪沙 一剪梅 钱塘湖春行 望岳 望岳 蜀道难 观潮 观潮 题西林壁 思乡诗 观沧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化石吟 采薇 归园田居 乡愁 小石潭记 离骚 圆明园的毁灭 再别康桥 桃花源记

三字经

三字经

其他类

签名 早安心语 晚安心语 影视大全 板报大全

推荐内容
作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