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博文网!
手机版 MIP版 | 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现代作家 > 张爱玲 > 正文

张爱玲长篇小说《秧歌》第四章

ye 2017-03-22 21:13:07 热度:17455°C

引导语: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那么有关作家张爱玲长篇小说《秧歌》,大家学习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说的第四章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瓦上淡淡的霜在朝阳中渐渐溶化了。屋顶上就是山,黑压压的一大块。山上无数的树木映着阳光,树根变得非常细,看上去仅仅是一根白线,细得几乎没有了,只看见那半透明的淡绿叶子;第一株树都像一片淡金色的浮萍,浮在那影沉沉的深山里。

月香抬起头来望着,上面山顶上矗立着一棵棵鸡毛帚小树,映着天光,成为黑色的剪影。山顶有一处微微凹进去,停着一朵小白云。昨天晚上她从镇上走回家来,看见那上面有一点亮光,心里想着不知道是灯还是星。真要是有个人家住在山顶,这白云就是炊烟了。果然是在那里渐渐飘散,仿佛比平常的云彩散得快些。

昨天晚上在黑暗中走着,踩了一脚狗屎。她用一块潮抹布把那只布鞋擦了又擦,搁在屋檐下映着。最好是用酒擦,应当到隔壁去借点酒来,谭老大向来喜欢喝两盎。

但是她又想,现在这时候谁还酿酒,连饭都没得吃。她又把她的鞋子拾起来,无情无绪地用抹布擦了两下。

早知道这样,她不回来了,想法子让金根也到上海去。当然这张路条是不容易打的。她回乡下来的时候,那时一申请,就领到了路条,因为现在正鼓励劳工回乡生产。所以现在上海街上三轮车夫都少了许多,黄色车夫是完全绝迹了,可是她总想着,既然还有人能够在那里苦挨着,混碗饭吃,她和金根为什么不能够,又不是缺只胳膊少只腿。

引导语: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那么有关作家张爱玲长篇小说《秧歌》,大家学习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说的第四章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瓦上淡淡的霜在朝阳中渐渐溶化了。屋顶上就是山,黑压压的一大块。山上无数的树木映着阳光,树根变得非常细,看上去仅仅是一根白线,细得几乎没有了,只看见那半透明的淡绿叶子;第一株树都像一片淡金色的浮萍,浮在那影沉沉的深山里。

月香抬起头来望着,上面山顶上矗立着一棵棵鸡毛帚小树,映着天光,成为黑色的剪影。山顶有一处微微凹进去,停着一朵小白云。昨天晚上她从镇上走回家来,看见那上面有一点亮光,心里想着不知道是灯还是星。真要是有个人家住在山顶,这白云就是炊烟了。

张爱玲长篇小说《秧歌》第四章

果然是在那里渐渐飘散,仿佛比平常的云彩散得快些。

昨天晚上在黑暗中走着,踩了一脚狗屎。她用一块潮抹布把那只布鞋擦了又擦,搁在屋檐下映着。最好是用酒擦,应当到隔壁去借点酒来,谭老大向来喜欢喝两盎。

但是她又想,现在这时候谁还酿酒,连饭都没得吃。她又把她的鞋子拾起来,无情无绪地用抹布擦了两下。

早知道这样,她不回来了,想法子让金根也到上海去。当然这张路条是不容易打的。她回乡下来的时候,那时一申请,就领到了路条,因为现在正鼓励劳工回乡生产。所以现在上海街上三轮车夫都少了许多,黄色车夫是完全绝迹了,可是她总想着,既然还有人能够在那里苦挨着,混碗饭吃,她和金根为什么不能够,又不是缺只胳膊少只腿。

如果两个人都到上海去,阿招只好送到她外婆家去,交给她外婆看管,每月贴他们一点钱,想必他们也没有什么不愿意。不过她知道,金根是一定不会肯去的。才分到了田,怎么舍得走。一走,田就没有了。

到了城里,要是真不找到事情怎么办?她总觉得城里的活路比较多,不像乡下。她可以想像她自己坐在马路边上补尼龙丝袜。现在上海照样有许多人穿尼龙袜,有的是存货,有的是私运运进来的。她的老东家也许肯借一点钱给她做本钱,买那么一只小箱子,里面有补袜子一切应有的装备。到了夏天,没有人穿袜子,她和金根可以在弄堂口摆一个设备简单的摊子,给人烫衣服,嘴里含着水喷在衣服上。她记得去年这一类的摊子相当多,想必总是生意很好。摊子订价总比洗染店便宜,现在这时候,谁不要打打算盘。

要是什么生意都做不成,那就只好拾拾香烟头,掏掏垃圾,守在桥头帮着推车子,混一天是一天。金根有个表兄是看弄堂的,也许他肯答应让他们在他的弄堂里搭一个芦席篷,暂且栖身。苦就苦一点,只要当它是暂时的事,总可以忍受。她总信她和金根不是一辈子做瘪三的人。

然而她突然起起来,有一天在马路上看到的一件事,身上不由得一阵寒飕飕的。有一天她到小菜场去,路上看见大家都把头别过去,向同一个方向望着。有人窃窃私语:"看喏!看喏!在捉瘪三!"两个警察一边一个,握着一个男子的手臂,架着他飞跑,向路边停着的一辆卡车奔去。两个警察都是满面笑容,带着一种亲热而又幽默的神气,仿佛他们捉住了自己家里一个淘气的小兄弟。他们那褴褛的俘虏被他们架在空中,脚不沾地,两只瘦削的肩膀高高地耸了起来,他也在那里笑,仿佛有点不好意思似的。月香好奇地看着他。她晓得他一定也知道,捉了去就要送去治淮,送到淮沿岸的奴工营里,和大群的囚犯与强征来的劳工站在河里工作,水齐肚子。她知道,因为她们弄堂里就有些女人是******家属,太夫正在经过"劳动改造。"

但是这些事究竟遥远得很,她现在是在自己家乡的村落里。她叹了口气,回到房屋里去,支起镜子来梳头。她的乌油油的头发留得很长,垂到肩膀上,额前与鬓角的头发盘得高高的。这一只腰圆镜子久已砸也一条大裂纹,用一根油污的红绒绳绑着,勉强可以用。平常倒也不觉得什么,这时候她对着镜子照着,得要不时地把脸移上移下,躲避那根绒绳,心里不由得委屈。有好镜子轮不到她用,用这样个破镜子。

张爱玲长篇小说《秧歌》第四章

自从到他们家来,从来就没有一样像们的东西,难得分到个镜子,就又给了他妹妹,问都不问一声。

"金根嫂!"有人在外面叫她。是金有嫂在门口张望着。

"嗳,金有嫂,进来坐。"

"金根哥呢?"

"出去打柴去了。"

金有嫂听见说金根不在家,方才走了进来。

"梳头呀?"她说。"嗳哟,你这镜子可惜,怎么破了。"月香心里正在那里怕她由这镜子上又想起那面镜子,她果然就是这样。她憔翠的脸庞突然发出光辉来,弯下腰向前凑了凑,低声说,"嗳,真的,几时你到周村去看看你那镜子。真好看呵!"她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再把声音捺低了点,"嗳,其实要叫我说,自己留着用用不好么?这时候还讲什么陪送,现在不兴那些了。新娘子都不坐轿子了,都是走了去,不论十里二十里,都是走了去。"她笑了起来。她的命虽苦,至少这一点上她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憾,她是花轿抬了来的."你们金花就是自己走去的.--所以我说,现在时世两样咧!不讲究什么陪送了。"

月香笑了笑.她也知道金有嫂是个老实人,她说这样的话是真心卫护她,但是她非常不爱听这话,就像是人家都觉得金根偏向着他妹妹,都替她抱不平。

她笑着叫了声"金有嫂,"说,"论起来现在时世两样了,本来也用不着讲究那些了。不过我们金花妹嫁过去,他们周家不止她一个媳妇。先来的几个,人家个个都有陪送,单单她没有,我们说是时世两样了,给人家说起来,那又是一样的话了。岂不是叫她难做人。金有嫂你说我这话对不对?"

金有嫂连连点着头,但是显然并没有听明白她的话,只是一味点头,心不在焉地说,"是呀,""是呀,"就像月香的意见与她完全相同。等月香一番话说完了,她又凑近前来轻声说,当时是也轮不到我说话,像我们这都是外人。你又不在家。

月香非常着恼,把说话声音提高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甜蜜了些。"其实我在家不在家都是一样,我从前一直就对他说的,我说你就只有这么一个妹妹,家里穷虽穷,妹妹出嫁的时候总要像个样子,也叫真不是巧,刚赶着她办喜事碰到现在这为难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陪给她。"

金有嫂略略呆了一呆。没有什么好东西陪给她!口气好大,仿佛把那镜子看得一钱不值。金有嫂不由得有些生气。

月香起出些别的话来岔开了,问起村子里的张家长、李家短,闲谈了一会,大家渐渐沉默下来了,然而金有嫂并不像要走的样子。她显然是心里有事。

"两个老的叫我来跟你说--"金有嫂终于嗫嚅着说,脸胀得绯红。"他们是长辈,不好意思对你开口。"

他们要借钱。金有嫂把他们的苦况向她仔细诉说,收成虽然好,交了公粮就去了一大半。现在那些苛捐杂税倒是没有了,只剩下一样公粮,可是重得吓死人。蚕丝也是******收买,茶叶也得卖给******,出的价特殊低。

"今年我们的麻上又吃了亏。"金有嫂说。

她告诉月香,老头子怎样把麻挑到镇上去,卖给合作社。去得太早了,合作社的干部还没有起床。

张爱玲长篇小说《秧歌》第四章

被他吵醒了,很不高兴,睡眼朦胧从被窝里伸出一只手来,让老头子把一手来,让老头子把一绺麻放在他手心里。

"不合格,"他上宣判。

老头子懊丧地回家去。后来他又听见村子里的人说,这些干部没有准的,有时候被退回的再挑了去,竟被接受了,还评了个"等外一"。

所以老头子又把一担麻挑到镇上去。那一天合作社里挤满了农民,都挑了麻来卖,所有的干部都非常忙碌。有一个走过来,向老头子的麻略微瞟了一眼,就踢了它一脚,不耐烦地说,"快挑走,不合格!"他们防他再次再挑了来,把一桶红水向那白麻上一泼。那是新订的规矩。

老头子把一担红水淋漓的麻挑出合作社,把担子放下来,坐在河边。他一直在那里坐到天黑,时而大声叹着气。然后他看见金根从合作社出来。金根的麻也被染得鲜红。他的脸也通红的,走到桥边,就赌气把麻都丢到河里去。

"你这是干什么?"老头子叫了起来。"小心给人看见。"

已经有一个干部眼了出来,在那里叫喊着:"你这算什么?你想讹谁?"

"东西没有用,扔了它总不犯法!"金根嚷着。"本来你们不要,我还可以卖给别人。你把它染红了,叫我拿去卖给谁?"

"这家伙真惫赖!"那干部大声喊着:"你当是你把东西扔了,******就给你讹上了,是不是?我晓得你们这些人--没一个好的。哪,你这老头子。"他指着谭老大,"你怎么还坐在这儿?在这儿耗了一天了,老不走,你想讹谁?"

月香听了说,"金根就没告诉我这桩事。""他当时是气得要死,"金有嫂说。

她接着又说起那回发动大家做军芏,一家认几十双,黑天白日的赶做,金有嫂说她纳鞋底,把手指头都磨破了。不要说买鞋面布和里子,就连做鞋底的破布和麻线,哪样不要钱?干部挨家来访问,做得慢的人家,就催促他们加紧工作完成任务;做得快的人家,就想法子叫他们再认下二十双。"鞋底要做得厚,做得结实,"干部再三说。"我们的战士穿着这鞋要走上几千里地,到朝鲜去打美国鬼子。要不是亏了我们的志愿军在朝鲜挡住了他们,美帝早就打到我们这里来了!"

原标题:张爱玲长篇小说《秧歌》第四章2470332

相关内容
文学体裁

诗歌 诗词 诗经 诗经 古诗 唐诗 诗句 诗句 散文 寓言 故事 童话 小说 剧本 剧本 句子 对联 情诗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唐代诗人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白居易 王维 王维 李商隐 李商隐 王勃 柳宗元 王之涣 杨玉环 李贺 刘禹锡 王昌龄 王昌龄 韩愈 韩愈 韩愈 元稹 韦应物 杜牧 刘长卿 岑参 温庭筠 张九龄 张九龄

宋代诗人

李清照 陆游 王安石 陶渊明 文天祥 秦观 秦观 杨万里 苏轼 黄庭坚 欧阳修 欧阳修 辛弃疾 曾巩 晏殊 柳永 柳永 范仲淹

现代作家

朱自清 余秋雨 林清玄 毕淑敏 席慕容 席慕容 席慕容 张爱玲 鲁迅 冰心 汪曾祺 梁实秋 张小娴 季羡林 迟子建 莫言 莫言 贾平凹 贾平凹 余光中 余光中 老舍 顾城 徐志摩 郭沫若

名著阅读

红楼梦 弟子规 平凡的世界 沁园春 长恨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春江花月夜 将进酒 赤壁赋 水调歌头 岳阳楼记 河中石兽 鱼我所欲也 兰亭集序 琵琶行 滕王阁序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老人与海 饮湖上初晴后雨 游子吟 陋室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心亭看雪 骆驼祥子 赠汪伦 醉翁亭记 背影 春夜喜雨 木兰诗 望庐山瀑布 劝学 边城 蝶恋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梦游天姥吟留别 短歌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鹳雀楼 雨巷 浣溪沙 一剪梅 钱塘湖春行 望岳 望岳 蜀道难 观潮 观潮 题西林壁 思乡诗 观沧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化石吟 采薇 归园田居 乡愁 小石潭记 离骚 圆明园的毁灭 再别康桥 桃花源记

三字经

三字经

其他类

签名 早安心语 晚安心语 影视大全 板报大全

推荐内容
作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