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长篇小说《秧歌》第九章
清风无语 2020-05-15 22:07:13 热度:36187°C
引导语:1949年后,“中国”是“阴界”的概念,牢牢的攫住了她的意识,使张爱玲在小说叙事上被这种恐惧感的意念笼罩着,得不到半点轻松。这在她后来的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里,还有情绪性的意念蔓延。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小说《秧歌》第九章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妇联会又要开会了。月香照例到隔壁去叫金根嫂一同去。
“她到溪边洗衣服去了,”谭大娘说。
月香走开了,谭大娘就嘟囔着说,“要去不会自己去,还非得拉得别人一块儿去。别人 又不是坐在家里没事干。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一天到晚忙着开会去,家里这些事谁做 ?一会来叫,一会来叫,一会儿来叫,叫魂似的。你又不是妇会主任,要你这样巴结,到 处去拉人。倒真是夫妻两个一条心。算你当上了劳模了——”她掉转话锋,说到金根身 上,声音越来越高。“人家捧你两句,就发了昏。也不想想,你收的那九担粮食都到哪 去了?到哪儿去了,我问你——还不是跟我们一样饿肚子!”
“好了好了,不要说了,”谭老大轻声说。
“唉,年轻人傻呵!”谭大娘叹着气说。她坐在那里绩麻。“受不了人家两句好话,就恨 不得为人家扒心扒肝,命都不要了,我老太婆活得比你们长,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都 多。我见过的事情就多了。一会儿这个来了,一会儿那个来了,兵来过了又是土匪都厉 害。地下埋着四两小米,他都有本事知道!嗳,不要想瞒得过他们!”
“嗨哟,老天爷,这都是说的什么话呀?”谭老大高声叫了起来。“今天发了疯了!”
谭大娘索性大喊起来,“老头子你不用害怕!我不会累你的,你放心!让他们去报告去!去 立功去!随他再巴结些,还不跟我们一样饿肚子!”
谭老大知道她那脾气是越扶越醉,拦不住她,也就由她去了。他知道顾冈同志今天不在 家,又到镇上去买他的私房糕饼去了——这现在已经不是秘密——金根也出去了,到山 上打柴去了。他们看见金根出去,但是他回来恰巧没被他们看见。他一直在自己屋里。 月香也回来了,因为她忘了叮嘱金根一声,要留补不要让孩子溜到顾同志屋里去。她一 走进院子,就听见谭大娘在那里大嚷大叫,一时也听不出她是和老头子吵架还是在骂媳 妇。她回到自己屋里,看到金根站在门口,姿热很奇异,笨拙地垂着两臂,像一个长得 太高的半大孩子。
她把冰略略向隔壁侧了一侧。“在那儿跟谁吵架?”
他望着她,仿佛听不懂她的话。
然后她也就听清楚了谭大娘在叫喊着些什么。金根的脸色是凄厉的。
她很快地从他脸上 望到别处去。她恨那老妇人这样残酷地揭他的痛疮,使他心里这样难受。
“大娘,你别这么嚷嚷好不好?”她隔着墙喊着。“我们听见不要紧,万一让别人听见了 去报告,回头你还怪我们,还当是我们干的事,这冤枉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
“你别拿报告来吓唬我,”谭大娘叫喊着。“我才不怕呢?我老年人风中烛,瓦上霜,我 还想活一百岁么?倒是你们呵,年轻轻轻的不要黑良心!黑良心害人,往后也没有好日子 过!”
“好了好了,少说一句吧!”谭老大拼命拦着。
“无缘无故骂人家黑良心,”月香叫喊着。“一个做长辈的也不像个长辈!年纪都活到狗 身上了!”
谭大娘闹起来。“你敢骂我?我是你骂得的?你发了疯?你是吃饭还是吃屎的?”
“得了得了,算了!”金根对他老婆说。
“死老太婆!”月香嚷着。“你怎么不死呵,死老太婆!”
“你们这些女人!”金根憎厌地说。
“你去报告去!有本事叫我媳妇去告我去!到妇会去告我去!去呀!去呀!”
“你倒是有完没完?有完没完?”谭老大咬了牙齿说,跟着就听见一阵扭打的声音,和拳 头哒啪哒捶在棉衣上的声音。
“好,你打,你打!”谭大娘放声大哭起来。“我这么大年纪了,孙子都这么大了,你还 打我呀?你打死我吧!我也不要活着了,我还有脸活下去呀?”
许多东西豁啷啷跌到地下去,大约是因为桌腿被碰着。谭大娘遍地打滚,号啕大哭。
“你去劝劝去!”金根对月香说。
“我是不去!”
最后金根只好一个人去了。“好了好了,你老人家,”他把老头子拉开了。“这么大年 纪了,这些年的夫妻了——看人家笑。”
谭大娘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坐在地下呜呜哭着。许多散乱的头发,又白又醒像猫须一样 ,披在她面颊上。
谭老大用尽了力气,气喘吁吁的,揪住了金根半天说不出话来,但是老不敢撒手。他嗫 嚅着解释老婆子今天忽然发了疯,其实完全与月香无关。金根不愿意看他那绝望的乞怜 的脸色。他用劲摆脱了他,回到自己家里来。房间里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月香去开会 去了。
自然这一天起,谭大娘和月香两人见了面总不招呼。
作者简介:
引导语:1949年后,“中国”是“阴界”的概念,牢牢的攫住了她的意识,使张爱玲在小说叙事上被这种恐惧感的意念笼罩着,得不到半点轻松。这在她后来的两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里,还有情绪性的意念蔓延。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小说《秧歌》第九章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妇联会又要开会了。月香照例到隔壁去叫金根嫂一同去。
“她到溪边洗衣服去了,”谭大娘说。
月香走开了,谭大娘就嘟囔着说,“要去不会自己去,还非得拉得别人一块儿去。别人 又不是坐在家里没事干。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一天到晚忙着开会去,家里这些事谁做 ?一会来叫,一会来叫,一会儿来叫,叫魂似的。你又不是妇会主任,要你这样巴结,到 处去拉人。倒真是夫妻两个一条心。算你当上了劳模了——”她掉转话锋,说到金根身 上,声音越来越高。“人家捧你两句,就发了昏。也不想想,你收的那九担粮食都到哪 去了?到哪儿去了,我问你——还不是跟我们一样饿肚子!”
“好了好了,不要说了,”谭老大轻声说。
“唉,年轻人傻呵!”谭大娘叹着气说。她坐在那里绩麻。“受不了人家两句好话,就恨 不得为人家扒心扒肝,命都不要了,我老太婆活得比你们长,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都 多。我见过的事情就多了。一会儿这个来了,一会儿那个来了,兵来过了又是土匪都厉 害。地下埋着四两小米,他都有本事知道!嗳,不要想瞒得过他们!”
“嗨哟,老天爷,这都是说的什么话呀?”谭老大高声叫了起来。
“今天发了疯了!”
谭大娘索性大喊起来,“老头子你不用害怕!我不会累你的,你放心!让他们去报告去!去 立功去!随他再巴结些,还不跟我们一样饿肚子!”
谭老大知道她那脾气是越扶越醉,拦不住她,也就由她去了。他知道顾冈同志今天不在 家,又到镇上去买他的私房糕饼去了——这现在已经不是秘密——金根也出去了,到山 上打柴去了。他们看见金根出去,但是他回来恰巧没被他们看见。他一直在自己屋里。 月香也回来了,因为她忘了叮嘱金根一声,要留补不要让孩子溜到顾同志屋里去。她一 走进院子,就听见谭大娘在那里大嚷大叫,一时也听不出她是和老头子吵架还是在骂媳 妇。她回到自己屋里,看到金根站在门口,姿热很奇异,笨拙地垂着两臂,像一个长得 太高的半大孩子。
她把冰略略向隔壁侧了一侧。“在那儿跟谁吵架?”
他望着她,仿佛听不懂她的话。
然后她也就听清楚了谭大娘在叫喊着些什么。金根的脸色是凄厉的。她很快地从他脸上 望到别处去。她恨那老妇人这样残酷地揭他的痛疮,使他心里这样难受。
“大娘,你别这么嚷嚷好不好?”她隔着墙喊着。“我们听见不要紧,万一让别人听见了 去报告,回头你还怪我们,还当是我们干的事,这冤枉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
“你别拿报告来吓唬我,”谭大娘叫喊着。“我才不怕呢?我老年人风中烛,瓦上霜,我 还想活一百岁么?倒是你们呵,年轻轻轻的不要黑良心!黑良心害人,往后也没有好日子 过!”
“好了好了,少说一句吧!”谭老大拼命拦着。
“无缘无故骂人家黑良心,”月香叫喊着。“一个做长辈的也不像个长辈!年纪都活到狗 身上了!”
谭大娘闹起来。“你敢骂我?我是你骂得的?你发了疯?你是吃饭还是吃屎的?”
“得了得了,算了!”金根对他老婆说。
“死老太婆!”月香嚷着。“你怎么不死呵,死老太婆!”
“你们这些女人!”金根憎厌地说。
“你去报告去!有本事叫我媳妇去告我去!到妇会去告我去!去呀!去呀!”
“你倒是有完没完?有完没完?”谭老大咬了牙齿说,跟着就听见一阵扭打的声音,和拳 头哒啪哒捶在棉衣上的声音。
“好,你打,你打!”谭大娘放声大哭起来。“我这么大年纪了,孙子都这么大了,你还 打我呀?你打死我吧!我也不要活着了,我还有脸活下去呀?”
许多东西豁啷啷跌到地下去,大约是因为桌腿被碰着。谭大娘遍地打滚,号啕大哭。
“你去劝劝去!”金根对月香说。
“我是不去!”
最后金根只好一个人去了。“好了好了,你老人家,”他把老头子拉开了。“这么大年 纪了,这些年的夫妻了——看人家笑。”
谭大娘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坐在地下呜呜哭着。许多散乱的头发,又白又醒像猫须一样 ,披在她面颊上。
谭老大用尽了力气,气喘吁吁的,揪住了金根半天说不出话来,但是老不敢撒手。他嗫 嚅着解释老婆子今天忽然发了疯,其实完全与月香无关。金根不愿意看他那绝望的乞怜 的脸色。他用劲摆脱了他,回到自己家里来。房间里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月香去开会 去了。
自然这一天起,谭大娘和月香两人见了面总不招呼。
作者简介:
张爱玲名字来历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十岁的时候,母亲主张把她送进学校,父亲一再大闹着不依,最后母亲硬把她送去了,因为已经有相当 基础,所以进黄氏小学五年级插班就读,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因为“张煐”这两个字嗡嗡地不响亮,她想给自己重取一个名字,一时踌躇着不知填什么名字好,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这个词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生病的;身体不舒服的;体衰的。张爱玲这个普通的名字只是母亲烦恼心情的随意表达,后来却响彻了整个文坛。母亲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没有改,再后来,爱玲不愿意改,也没必要改了。
生平经历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生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世人所有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
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慢慢地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
张爱玲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但她没有后悔。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倾城之恋 张爱玲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
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于同年8月14日在纽约市******公证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